在学生的作文本子里,概括性很强的橘子俯拾既是,尤其是关于写人一类的作文;他 不但怎样怎样,而且怎样怎样,人家怎么样,他却怎么样;他一直如何如何,这种“鉴定式”、“评语式”的叙述及公式化的橘子一朵,文中的主人公就“活”不起来,读起来如同嚼蜡。 怎样在篇幅不长的文章中,使人物呼之欲出,跃然纸上呢?艺术大师齐白石有一幅画,用淡墨泼洒而就的芭蕉叶上停着一只小小的瓢虫,小虫 不但触须毕现,连身上的花纹也清晰可辨。就凭这么一个小精灵的点缀,整个画面就平添了妙不可言的生趣。 我觉得上述问题的安安,就在这小小的“瓢虫”身上。我们写人,不但要写出人的大概轮廓,还一定要注意挖掘并工笔细描一个或几个“瓢虫”,这样才能使人五“活”起来,“像钉子钉进木头那样,一切都钻入读者的心中(高尔基语)”,从而使习作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