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里呆久了便觉无穷的闷,说不出什么启事,无时无刻地有了一种逃离的冲动。摊开手头的工作,出去散散心该多好啊!四月里是异常合适外出的,这个时节树绿了、花开了,蜜蜂嗅到了花的芳喷鼻,燕子也捕获到了春天的气味,纷纷过来凑着热烈。
天遂人愿,这个周日终于成行了。
应同伙之邀,此次去的处所是一个叫作“西厢”的小山村,离辛店有着近两个小时的车程。同去的不是摄影家就是作家,只有我是个“怪样子”,没有什么长处,去的目标只有一个——散心。车上笑语鼓噪,群情振奋,驴友们热忱高涨。在女驴友面前,男驴友们不厌其烦地讲着一个又一个的荤段子,使得本是逝世板的行程变得热烈有趣。
出临淄,经张店,跨淄川,到博山。山路弯弯,险象环生,过了一个村,又过了一个村,那个传说中的“西厢村”在哪儿呢?焦急地等待,翘首期盼,我这个心哪将近跳出来了。
车子在一处写有“西厢村”的石碑前停下,驴友“大年夜兵”严肃地告诉大年夜家要特别特别留意安然,男驴要照顾好女驴,大年夜驴要照顾好小驴,诸如斯类。大年夜家轰然大年夜笑,这笑声惊飞了三两只觅食的老母鸡。
“西厢,博山城西北12公里,位于禹王山支脉,黑山北麓,齐长城脚下。清顺治年间建村,初名西乡。西厢群峰环绕,茅舍模糊,青山漂亮,清泉汩汩。初春花红,暮秋果丰。百草灵异,桃红柳绿。清气拂面,荡人心肺。”在西厢村石碑的后头,我清楚地看到了以上文字,由此知道“西厢”村名的由来与王实甫的《西厢记》并无瓜葛。
顺着水泥路前行,一座石门映入面前,上面写着“西厢村热忱迎接您的到来”,石碾、石井、石桌、石凳、石头房子,还有各具特点的石门。让人心生纳闷的是,村内并不见几小我,院落不少,可都是铁将军把门。在一棵老槐树下,我碰见一位老者,便走上去问个毕竟。白叟叫朱秀胜,本年已经80岁了。他说村里大年夜部分的人都迁到俺上村了,只剩下了七八十口儿上了年纪的不肯意迁走的人。为什么家家都上了锁?白叟说,大年夜部分的院子都卖了,卖给了城里那些有钱的人家,这些人只是在节假日来到这里度假,平常的日子都是锁着大年夜门的。
这座四合院挺别致的,门前蹲着一对瑞兽,房前有清泉,院中有大年夜树,走削发门就是一座小桥。桥的雕栏上刻着《西厢记》里的一些故事,比如“听琴”、“惊艳”、“长亭”、“佳期”等,签名是“半闲山人”。大年夜家立时群情纷纷,有的说这个西厢村肯定和《西厢记》有关系,有的说这桥上的图案肯定是后人刻的,反恰是众说纷纷,连老驴友“大年夜兵”也不知道这毕竟是真是假。
那些爱好摄影的驴友们边走边摄,有的蹲着,有的仰着,有的半跪着,摄影的姿势无奇不有,真的异常佩服他们的敬业和执着。女驴友成了浩瀚摄友的目标,摆出N个造型,秀出万种风情,我想和这大年夜好春景春色还蛮调和的哩。我那个冯同窗今天穿戴可是不大年夜着调,皮鞋、外套一件不少,阳光虽不****,温度却也不低,但一路上没见他脱掉落外套,依然跑在最前面。经营茶肆的他可贵出来放松放松,今天被我硬扯出来登山,心境出奇的好。在西厢村有很多多少闲置的院落,冯同窗往往走进去探寻一番,面对残垣断壁发出不少感慨,多好的风景呀,竟然就如许被断送掉落了!
瑶瑶是我同事的女儿,刚下车的时刻喊累,可是越走越有劲儿,越玩儿越高兴,她和妈妈一路编草帽、做喇叭、采野花,我用山上的枯树枝做了一根拐棍儿送给她,她如获至宝,直到游程停止也不舍得扔掉落。在镇门峪水库,瑶瑶和那些大年夜驴们欢快的戏水,向水里扔石头取水漂儿。从水库边上过来了一群羊,“咩咩”地叫着,瑶瑶抱起一只小小的黑山羊跟它合影,纯粹又可爱。
行程很短,可是欢快无穷。大年夜家说说笑笑,忘记了工作,忘记了懊末路。行程停止了,我的笔记本里多了一朵朵迎春花,欲望花的芳喷鼻可以或许感染我的心境,让西厢游的美好常驻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