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中学生作文水平普遍提高很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作文题口不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二是知识而狭窄,生活单调,视野不宽,因而缺乏写作素材,三是老师指导方法欠佳。而主要原因是第二条。 闲时同学们议论作文,有的同学就说:“老师出的题目,十分之六七我不会写,因为这些题日离我们的生活太远了。”这种说法同学们都有同感。一个学期能有几个题口合口味就算幸甚了。作文题目不是大而空,就是老生常谈,或者内容统得过死。上学期老师出了个《谈理想》的题目,我左思右想,磨了三四天才动笔,结果还是没写好,又长又空,投有真情实感。为什么会这样呢?作文题目太大了,退着我说空话,说套话。有个同学将题目改为《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理想》范围小了,写起来就顺手。还有些题日,如《我所熟悉的一个人》、《扫墓》、《勤能补拙》等,同学们都写腻了,因而总是胡乱一写,交卷完事。象《扫墓》年年写,从小学到高中,难道就不能换个形式吗? 作文写不好的另一个原因是学生知识太贫乏了。提起笔来老是觉得没啥可写,正象有的同学说的那样:“每逢作文,白己总感到无话可说,只好东拼西凑,说一些空话套话,甚至编一些材料。”我们学生天天生活在学校,和社会很少接触,生活单调得很:回家,上学。作业又压得我们抬不起头来。特别是到了高中阶段,尤其如此,根本谈不上看课外书。象这样腹中空空,怎么能写出好文章?这也就难怪同学们东拼西凑,随便编造了。这是我们中学生作文水平提高慢的主要原因。 再一种原因我看在老师的指导方法上。有的老师说:“每次学生作文我都辛辛苦苦地批改,讲评,但是学生只看分数,不注意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所以提商不快。”不错,有些同学的确只看分数,不注意作文中的问题,这当然是不对的。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这就在老师的做法了。老师的批改,自然是就文论文,不管他们的批语多么详细,然而由于同学们的文章脱离了实际,根木不是真人真事真心话,甚至纯属杜撰,几天之后,连自己写的什么都模糊不清了,怎么会对这样的文章及其批语感兴趣呢?所以,老师的批语好坏全无所谓,因为那不是自己真正的写作水平。 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就不能不对现行的教课体制进行改革。现行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只能妨碍学生的智力和能力的发挥,要把他们解脱出来,让他们接触社会,接触生活,见识一下活生生的大自然,这样才能写出情真意美的文章。作为老师,就要摒弃教条,诱导学生,启发学生,让他们对自己的文章发表意见,用讨论的方法,使他们认识自己文章的缺点。所有这些都必须有改革的魄力,敢于创新而不拘泥于旧有的经验,才能收到实际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