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说过:“学问聪明强记不足畏,惟思考寻究者为可畏耳。”这说明在思维活动中,思考是比强记更深入,更重要的阶段。因为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吸收到脑子里来的思想材料,必须经过认真的思考消化,才能被深刻透彻地理解,感性认识才有可能上升为理性认识。如何才能培养出具有这种思维能力的中学生呢? 在众多的学习活动中,我们发现在演讲、朗诵、辩论等活动上表现突出的,往往都是语文成绩突出的。这种现象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能够在诸如此类的活动中有突出表现,说明哲学同学思维敏捷,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而这一切表现在语文活动中,就要求学生必须具有扎实的语言功夫。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设想通过这一类活动反过来促进语文的学习,尤其是作文的学习呢?实践证明,这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课前选好题目,题项范畴最好是同学们都感兴趣的问题,让同学们一个体为单位,或分成小组预备材料、这类活动材料的准备,看上去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其实在这样的活动中已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题目自己去选取材料,这就有一个广阔阅读的过程,一个比较分析的过程,一个鉴赏的过程,一个讨论决定的过程,这一切对于语文学习尤其是作文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曾经组织同学们讨论过这样一个题目:东施效颦好不好?我把同学分成两组去准备,一方持赞同意见,一方持批判态度,在辩论过程中,大家争得非常激烈,持批判态度的同学把盲目仿效、追随的特点用形象的比喻说得非常生动,并通过实例指出其危害;持赞成意见的一方则大胆地歌颂东施追求美的精神,学习先进的勇气,举了很多实例,分析中肯,议论充分,博得了同学们的喝彩。经过这样的争论。同学们明白了议论文如何去确定恰当的中心,如何去为观点找根据和辩证地看问题的重要性,锻炼了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根据材料找出寓意展开联想的入下三种方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1.从基本寓意出发,确定论点;2.反其寓意而定论点;3.多角度多侧面地提炼论点,辩证地看待问题。这种以说为主的训练还锻炼了他们的胆量,使他们更自信,学生的精神面貌和气质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