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东县增口金兰村的铁山组,正在罗霄山脉的分水岭上,是个一脚踏湘赣两省的地方,海拔1600米。铁山离金兰村10公里,离增口乡25公里。原来无小学,1973年,为了8个失学孩子 ,已在村校任教5年的黄绍忠请缨来这里办学,在乌岭脚盖了一个草棚,学校就办起来了。
铁山很穷,黄绍忠给我们念了一首民谣:“铁山大山窝,出门就爬坡,山上一把刀,砍柴烧炭度日月。”刚办学时,一个劳动日值不过8分钱,谁家能拿钱送孩子读书啊,因此,办学之初,他就宣布不要家长一分钱。那时节,他开展勤工俭学利用课余时间,一边带着学生采挖野生药材,捡竹尾巴扎扫把儿,抓现金,解决书记课本费等急需;一边开山种树,教给孩子一些基本劳动技能和植树造林知识。当年栽下的杉树,现已成参天大树,校园边的林场,储材量达800个立方米。
从1973年办学至今19年了,铁山小学一直坚持勤工俭学,一直坚持免费入学,学校实行的单班复式教学,隔年招生,现有12名学生。多年来。入学率、巩固率、合格率均为100%。一个原来文盲充斥的地方,现在也出了中专生,几乎户户都有初、高中学生。校区的铁山、雷打石两个组21户山民都说,我们是享了黄绍忠的福。
荒山中也因此被评为地区勤工俭学一面红旗,1978年由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
1990年,办大教育、大经济的思想,像金钥匙打开了他的思路。办学研究不能只盯在学校,要为当地经济发展着想。当地经济怎样才能发展呢?他想,关键要跳出传统的自给自足经济,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既然这里土壤、气候都适宜药材生长,我们为什么不能办药材场,搞商品生产呢?
教学之余,他看了基本药材栽培书,并一次又一次往县药材公司跑,认准了办药材场是富校兴村之道。当年就带领家人和学生,垦荒山34亩,并全部种上了药材,收入3000多元。当年垦荒,当年发财,这在铁山,在雷打石,乃至在整个增口乡都产生了轰动效应;学生娃能干,为什么我们不能干?在这里,有的是山哟。
从此,荒山中不仅是学生娃的老师,也是铁山雷打石21户男女老师共同的老师。金兰村、增口乡,也先后5次办药材栽培班,请黄绍忠老师讲课。
从此,黄绍忠在校办药材场育苗,要想着为当地山民培育,下山采购药种、药苗也要把山民的需要计算进去......
仅仅是传授技术,还不能培育一代新人,一定要树立新观念,发展商品经济的新观念。他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后,向乡镇府、县教委、药材公司、乡政府还分别拨出10000元、9000元、5000元专款,给予支持,县教委还给学校增派一个民办教师给学生上课,黄绍忠老师则专门筹办药场。
创业是艰难的,一个只12名学生的小学要办一个1100亩的药场更似乎是天方夜谭。但,当记者去采访时,1100亩药场已全部开垦,并种上了杜仲、厚薄、天麻、黄柏、孟春花、云木香、党参等29余种木本和草本药材、木本药材斗过酷暑,长得青翠欲滴,70多亩草本药材已经封园,见不到土行,丰收在望,预计今年春收入可突破3万多元。
奇迹是怎样创造出来的?我们留连于药材时,发现了一个长不足两米,宽不过1米得不规则石洞,石洞可容一人躬身进去,里面铺着一张床,床边一个石坎上摆着油盐酱醋。附近一个小石洞,有一摊新鲜柴火余灰。有人说,这像原始人择穴而居了。“不”,我立即纠正,“这是黄绍忠老师找到仙人洞了,‘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黄老师,你就是神仙罗!”黄老师说,开垦药场以来,他在这个石洞里已经住了120多个晚上。
讲到这事,黄老师这位七尺男儿也流下了一串热泪。“如果没有我妻子和孩子们的支持,我这个药场是绝对办不起来的。这几年我不但家里百事不管,还连累妻子把大半时间也贴在药场,在乡里上中学、中心小学的一儿一女,假期也都到药场劳动。”
从药场到黄老师家,各个山坳里散居着三户两户村民,只见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种满了名目繁多的药材。在杨继承家歇息喝茶时,杨继承告诉记者,他读书,黄老师是启蒙老师;现在他初中毕业回村办家庭药场,黄绍忠又是启蒙老师。他的父亲杨兴如接着说,黄老师带领我们两个组20多户,户户种药材,少的三亩五亩,多的十多亩,头年下来仅此一项,家家都可收千百元。照黄老师这个路子,搞山村现代化的梦,一定会一天天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