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杨朔在谈到他的散文写作时说,他就是把散文当作诗来写的;这话是很对的。散文和诗都有强烈的抒情成分。白居易曾说:“感人深者莫先乎情,“莫深乎义。”散文创作往往是作者情思迸发而引起。它是有感而发,这感就是事物在作者头脑中的深刻感受而引起情绪上的强烈激动。使他不吐不快。鲁迅的《秋月》就是一首浸透感情、寓意深刻的散文诗。作者借景抒情,意寓景中,描绘了一幅肃杀可怖而又充满斗争的秋夜图;抒发了自己憎恶黑暗,追求光明,讴歌革命战争的强烈情感。茅盾的《白杨礼赞》托物言志。通过对白杨树的描写,赞扬、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族抗战运动和人民战胜困难的英勇豪迈的民族精神和不屈意志。叶圣陶的《五月三十日急雨中》,更是感情汹涌。象决堤的洪水进发而出,从头至尾充满了愤怒之情。整篇跳动着作者的脉搏,饱含了作者的心血,热烈的感情洋溢字里行间,读来使人惊心动魄。
但是感情是要用语言表达的。而散文的语言则显得特别重要。如果说,小说特别是长篇小说还可以允许有时结构松弛、语言不精练的话,那么散文的语言则不能有多余的废话.它必须是非常简练、精辟、流畅、优美,讲究文采.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诗情画意的意境,以强烈的抒情吸引人,感染读者,给人以美的享受。思想、感情、语言文采是相辅相成的。唐朝杜牧说:“文以意为主,气为辅,以词采章句为兵卫。”乏采寡情自然使人味之必厌,言之无物,也必然会令人索然乏味。写散文切忌堆砌词藻而感情虚薄,言之无物。杰出的散文作家,都是善用语言的艺术大师。鲁迅、茅盾、老舍等人的文章好比金子样闪射夺目的光彩。他们善于遗词造句,很注意文采。我们强调讲究文采,并非提倡追求华丽的词藻,雕章琢句。优秀的散文家常寻求诗的意境。大凡作家越成熟,他的文章写得越朴素、自然,没有雕琢的痕迹。诗的意境越是清晰,文章越是朴素,文采也越是动人。杨朔前期(三十年代)的散文就不如后期散文那样的朴素、自然,象说白话那样,但却又充满了诗意,闪烁着文采,达到了较为成熟的境界。这也可以看出一个作家的发展成长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