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目标教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时至今日,在目标这个问题上,人们的认识还是不尽一致的。语文教学有终极目标和阶段目标之分。到底什么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尽管还有争议,但我认为,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绝不只是停留在为学生将来从事各种工作打一个基础,也不只是为学生学号其他哥们学科提供一个工具,语文教学应该依据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以抓听说读写的能力为中心,而能力的狠心又应该是培养学生适应“三个面向”所必须的开拓性、判断性、和创造性等四位品质。让学生考上大学,高考时考出好的语文成绩,只是阶段目标的一个方面,不是终极目标。要依据不同的施教对象,拟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而不能无的放矢。 实行目标教学,变无序为有序,至少涉及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准确定标,二是科学达标,三是有效测标,四是及时补标。其中“定标”工作在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如何为一篇课文本身的特点、重点和难点;二是实施对象在相关知识和能力方面的现状;三是课文在单元中的地位;四是对照年级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本片课文应该主要完成什么任务,比如高中第四册《词二首》这一课,教学目标的定制,就必须考虑到,这是高中段的新诗单元中的一篇基本篇目,属课内讲读课,除了让学生学习并掌握这两首词的主要内容和表现技巧外,还必须通过这两首词的教和学让学生学习对新诗的欣赏。为什么要把这作为主要目标呢?是因为《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初步具有鉴别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在高考考试《语文科说明》中叶明确规定高中学生必须“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新诗属于文学作品。高中语文教材中新诗单元独此一个,首当其冲地要担当起这个任务,所以为《诗二首》拟定教学目标时,必须写上“通过《诗二首》的学习和训练,初步培养学生对新诗的鉴赏能力”这一条,而且在教学和训练中必须一次为中心,定标以后,就要落实目标,使学生尽量达标,寄希望于老师“一言堂”的讲是很难奏效的,因为这“能力”是学生自己的个性心理特征,更何况这“鉴赏”包括鉴别和欣赏两个方面,而鉴赏的基础是对诗歌的理解和接受,只有学生自己能搞清 原诗或词的整体大意和主要内容,然后才能让自己从诗或词中走出来,用自己的审美眼光对诗歌的优劣得失进行评价,搞清为什么要这样去表现,这样表现的好处是什么。这鉴赏能力的形成不是教师的讲所能代替的,它必须依靠学生鉴赏实践才能完成,首先是整体感知,其次是专注要点,第三是参照比较,最后是求同求异。明白了这一切之后,语文老师就不会再去抢占学生自己读物感知的时间,也不会硬塞几个县城的答案给学生,而会一次为范例,给学生放好样子,引导学生去感悟,在读、思、练的实践中形成能力,并将这一切迁移到本单元的其他课文学习中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