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丹麦已经一个月了。
这期间,参加了1个暑期学校,3次会议、2个party,2次讲座,访谈了3位教授和3位教育部官员,担任了1次翻译,做了1次报告,游了1次挪威。另外的时间,多是在phd loudge里面待着看资料、码字,或跟不同国家的Phd哈拉,或跑到外面游荡、感受阳光。
《世界幸福指数报告》(注意,不是联合国发布的哦)将丹麦认定为世界上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来之前,就对这个国家心向往之,目前也算有些体验了,谈一些关于其为什么幸福的想法。
在世界幸福指数的报告中,所引据的幸福指标十分复杂,但无外乎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
就物质生活而言,在丹麦乃至北欧国家,民众的收入相较于支出还是很富足的。虽然一颗白菜要15克朗(与人民币几乎等值),一个牙膏要35克朗,3颗洋葱要15克朗,被外界称为“世界上消费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但最低的民众工资一个月至少近1万克朗,而每个工种都有国家规定的标准工资。一个超市出纳的税前月薪有2万多克朗,税后也能拿到1万多。所以,丹麦人谈起物价,觉得并不高,生活也不困难。但若你拿的是中国的工资来丹麦,估计就无法度日了。反之,你若拿着丹麦的工资到中国消费,忒爽。与室友谈起,发现在这里读理工科phd的中国留学生那个工资高的啊,真是望尘莫及啊。另外,由于税收的原则是对富人多纳税,差不多收1/2,对穷人少纳税,差不多收1/3,大家税后的年薪差不了太多,不存在明显的贫富差距。有人对我说,教授税后的工资比出纳员税后的工资其实高不了太多呢。所以,丹麦人都活得挺平和、安乐。大家对政府也不存在很大的抵触情绪。
就精神生活而言,丹麦的人热爱读书和学习、享受生活。到丹麦一个月,我发现,无论在公交车、地铁、火车、湖边,无论是小孩、年轻人、中年人还是老年人,都喜欢拿着一张报纸或一本书阅读。这给我带来很大触动:这个国家终身学习发展这么好与民众的学习态度是极为相关。当然,我认为这种态度的养成与强大的社会保障有所联系。对丹麦人而言,教育、医疗都是全免的,普通人退休后都能拿到8000多克朗的月退休金。同时,丹麦人的每周工作时间是固定的,即使周末有3倍数的加班费,很少人选择加班。这使得大众有良好的条件和充裕的时间发展精神生活。另外,作为单车王国,丹麦人十分推崇健康的生活方式——骑车。每条马路上都有专门的自行车道,自行车的类型也各种各样、质量超好,可以骑个十年,十分便利。骑车还很划算。丹麦的交通费巨贵,且交通系统十分复杂。它把城市分成好几个区,按区卖卡(clipcard),最少的是2区卡,145克朗,可以打10次,但乘坐的路程却很有限。比如,从旧首都罗斯基勒到新首都哥本哈根中央车站仅半个小时,但有8个区。你若用2区卡,来回就145克朗啦。所以,在大街上,骑自行车的比开车的人多许多,骑车的人也从5岁小孩到70岁大爷。
总而言之,虽然幸福指标是很难界定的,幸福也很难跨国比较,但我们多少可以从社会制度、文化、经济、政治方面进行解读。这段日子,通过参与、体会、学习,让我一定程度上认识了丹麦为什么是幸福的国度。加之与之前在非洲和在中国的生活对比、反思,感触也更为丰富了。真是越来越喜欢我的专业了,这种满足让我越来越知道我想要的是什么。
读万卷书,果然不如行万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