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学情是随时变化的,所以,教师必须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再拿演员的状况看,戏剧和影视中的演员完全按剧本来说话、动作、而课堂上的“演员”则是向到什么就说什么,倘若不懂就只能说不懂。至于谁演主角,谁演配角,事先谁也不知道。正因为如此,作为导演的老师就更为难了。他必须做到:即胸有成竹,又随机应变。因而,一堂课下来,也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成功或意料之外的失败。常听到一些老师埋怨学生“不配合”,其实“配合”总是双方的事,即有学生对老师的配合,又有老师对学生的配合,课堂上出的毛病,即有学生不适应老师教法的问题,也有老师不适应学生需要的问题。这两种情况都反映了课堂上角色之间的矛盾,特别是导演与导演的矛盾。在老师过于严厉或过于苛刻的情况下往往有这样一种情况:为了逃避呵斥和责怪,许多学生不愿意充当“演员”,他们心甘情愿地当“观众”。而作为“导演”的老师呢,则往往不能察觉自己的问题,反而感叹道:“这些怎么教也教不会,就是怕开口!”于是他自己名正言顺地兼任起“主角”来了,于是或眉飞色舞,或唇干舌燥、或吐液四溅,畅所欲言,充分表演,把十八般武艺全搬了出来,而学生充其量不过是热心的观众,他们的“主体”地位终于丧失了。课堂上的这种情景,使人不禁想起清人龚自珍的诗句:“万马齐喑究可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