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勤”,明确了“勤”的概念:“就是要不断地写。”恰当地引用了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诗句;又运用了量变到质变的辫证观点来阐明写作上没有量变---知识的积累,就不会有质变—佳作的诞生的关系。再呼应开端,以海明威的具体勤奋事迹加强,巩固论点。然后进一步联系实际,指出周围同学“没什么可写”的问题,在于缺乏“勤”。最后小结:“勤”是作文的前提;“勤”的含义是多写,多积累。论证全面、正确、充分、层次清楚。 其次谈“巧”。明确了“巧”的概念:“就是在写文章时要动脑筋,考虑立意布局谋篇。”进而阐明“巧”是指“修改”,他说“修改是一条巧门路”。举出鲁迅“修改”中“删”的见解为论据。又以质疑的形式“一挥而就”不加修改有没有呢,提出问题。回答是“有的”,并用了王勃的具体事例,然而事实又说明即使是没有“修改”,也是在打腹稿时“修改,过了,巧妙地运用了先肯定,后否定。以上都证明了“修改”的必要。再呼应开端以托尔斯泰的具体“巧”(修改)的亨迹加强、巩固论点。尚嫌不足,又补充了“推歌”和“寿风又绿江南岸”的掌故。最后联系到“我们”的实际,指出“修改”也是必妥的,同时很自然地联系到原文所给材朴关于老师“教”的方面去,指出‘;我们”应如何甘持老师的“修改”。批评指出只看分数的作法及其后果。这段结构、论证与上段一致,设计较好。 最后结束全文:“由此可见‘勤’与‘巧’,是相辅相承的,不可偏废”,简洁、明确,扣回论题。全文到此,恰到好处,但最后作者又加了“王国维”的一段,却有画蛇添足之嫌了。 谈到不足,掌握材料丰富,知识面宽本是一大优点,但要注意运用适当,不要因是心爱的材料,就不舍得割爱。最后一段,从选材内容来看,讲的是“坚特”、“勤奋”和“成巧”三点,而全文论证主要为“勤”和“巧”(当然也涉及了“积累”---“坚持”的问题,但与论题联系不紧),所以显得材料与论点不够统一。最后一句,“多美妙的风景啊”又似乎与全文无关,也游离于作文问题之外。这一段从结构来讲,前段已收了尾,也就没有必要了。其它缺点如第五自然段谈“巧”,举论据时,先是鲁迅,继之王勃,再照应开端回到托翁,就很好了,但在托翁之后又补了“推歌”、“春风”两个论据,也有画蛇添足之嫌,如果保留,则应放在托翁论据之前。这样才保持了两个主要段落结构的一致性,也就无懈可击了。再有个别用词还需注意,如最后一段中“成巧”一词,费解,与全文“巧”的提法不统一,可能为照顾与 “坚持”、“勤奋”对举而造成。还有逻样顺序的问题,如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一是多写,二是多积累”,应调整为“一是多积累,二是多写”才合逻辑。 总之,本文优点大于缺点。特别是在论证方法上,显示出考生在掌握了一般论证方法,进而升华,作到灵活脱俗,高出一筹。 |